7月8日到10日,2018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丝路 文化 西安”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成功举行。本次夏令营共有来自全国重点高校的107名优秀大学生参加。两天的西安夏雨延绵,同学们热情洋溢,通过聆听学术讲座、参观学校博物馆、与导师面对面交流,感受学术魅力,领略交大底蕴,了解学科发展,畅谈理想未来。
参观学习有乐趣
7月9日上午,开幕式结束以后,同学们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hjc888老品牌黄金城博物馆,通过参观教学科研成果展,同学们对“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有了深入的了解,“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是交大的定位,也是全校师生奋斗的目标,本次展览展出的是交通大学自建校以来尤其是西迁之后,将“西迁精神”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去,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之后同学们参观了陕西秦腔博物馆、邢良坤陶瓷艺术馆、碑林书法展馆、西部农民画展馆、历代艺术文物馆,在一幅幅字帖背后读西安的历史,在一件件陶艺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典籍文档、服饰乐器、皮影木偶等不仅唤起了同学们探索历史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对人文学科学习的热情。
学术讲座有内涵
7月10日上午,在主楼B303,人文学院为同学们准备了两场学术盛宴。社会学系边燕杰教授做了《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的主题讲座,告诉同学们在研究生的学习中怎样提升自身的能力;新闻学院李明德教授在《研究生素质养成》的主题讲座中现身说法,教会同学们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研究生,怎样不枉做一名研究生。
边燕杰教授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告诉各位同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发现自我,发现自我的学术兴趣,并希望同学们可以保持兴趣,不断钻研,从而触类旁通,争当拔尖创新人才。这也是钱学森之问的一个有效回答,只有在学习时旁通,涉猎广泛的知识;研究时触类,深挖自己的兴趣,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研究命题。边燕杰教授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创新人才的首要品质。同时边燕杰教授也介绍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和培养模式,只有坚持自我,敢破善立,思索顿悟,才能发现重大问题。最后边燕杰教授寄语各位同学:主动挑战自我,增加理论困惑,争取拔尖创新,瞄准世界一流。
李明德教授则从研究生素质养成的角度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学理课,李明德教授指出,研究问题源于实践并服务实践,撰写论文则是将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用文字落实下来,是提升个人能力的重要方式。十年磨一剑,作为研究生要坚持不懈,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才能求得真学问、练得成真本事。同时李教授特别强调了学生要提升表达能力,包括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质疑和批判是学术培养必备素养,做研究、做学问要秉持“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学术论文作为学术成果的结晶既是未来发展的敲门砖,也是自我能力的最好展现。最后李明德教授简要介绍了交大“四个一百”育人计划,即阅读100本经典、认识100位老师、听取100场报告、参加100场活动。
结束开始新起点
7月10日下午人文学院“丝路 文化 西安”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在主楼A204圆满闭营。出席闭营仪式的有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勇副教授以及李明德教授、罗军凤教授、马文保教授、卢春天教授、苗祥瑞副教授、薛养贤教授,闭营仪式由学院本科教学副院长张顺教授主持。
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勇对这两天的夏令营进行了总结。张勇副院长表示,同学们在两天的学习交流中表现积极,较好地展现了自我风采。他强调只有不同学科、不同教育背景的人通过讨论学习才能产生出火花,这是思想创新、学术创新的重要条件。希望本次夏令营可以成为同学们学术道路上的垫脚石。
随后,闭营仪式对在本次夏令营中表现优秀的营员进行了表彰。结合9日下午各系的面试情况,本届夏令营共选出66名优秀营员。马文保教授、卢春天教授、罗军凤教授、李明德教授、薛养贤教授、苗祥瑞副教授以及张勇副院长为优秀营员颁发了荣誉证书。来自社会学专业的楚锐杰和新闻传播专业的娄涣钰作为优秀营员代表发言。
楚锐杰同学说,通过两天的学习,让她对自己所学的社会学专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只有融入情怀、坚守理想信念才能走得更远。娄涣钰同学则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交大的向往,她表示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要积极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而交大的西迁精神则一直是她不懈追求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在闭营仪式的最后,人文学院副院长张顺教授对同学们提出了两点期望:第一,把握相对确定的机会,做到收益最大。同学们在遇到选择时,要谨记这一点,将确定性做到最大化,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第二,做一个持续努力的普通人。张顺教授指出,持续努力让你积攒人力资本,普通人的心态让你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卑不亢,从而成就自我。最后张顺教授强调,夏令营是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增广见闻的平台,希望各位同学以此为契机,好好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文稿:王学敏
摄影:王学敏
来源:http://rwxy.xjtu.edu.cn/info/1038/5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