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新媒体学院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顺利开好课,并制定疫情期间教学工作方案,成立教学督导组,配备了课程助教,提前一周展开在线网课准备工作,认真学习网络平台使用方法,授课教师试讲,教学督导组评议,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高质量完成了第一周的在线授课。
李明德:做好充分准备是上好网络直播课的前提
李明德院长承担的《新媒体与社会治理》是面向全校非新闻传播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核心课,由李老师和两位年轻副教授共同承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这门课也加入到了网络授课的行列,挑战重重:一是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授课方式,教师是否能适应,学生是否能满意;二是通识课的同学来自于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对没有专业基础的同学来说网络授课能否保证精力集中;三是课堂互动问题如何解决,学生是否“在场”或者“心不在焉”不清楚,更不要说及时互动讨论问题了。
但第一节课下来,李老师表示所有的疑虑烟消云散,对网络授课还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兴奋。选课149名同学,课堂签到却达到了156名;课堂互动十分热烈,学生通过弹幕的形式两次共计5分钟提了36个问题。这种热烈的讨论问题的气氛,似乎在面对面授课时较少遇到,这也许恰好契合了网络匿名化会激励网友打消顾虑积极发声的特征。除了课堂直接回答的问题外,李明德教授拟通过公众号“明德新声”的“有问必答”栏目和同学们进一步交流。
从第一次网络直播课堂气氛和后续反馈看,李老师表示授课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首先得益于课前充分的准备,课前三位教师和学生助教分别从授课平台“智慧树”功能的使用、授课内容、表达方式、学生互动以及突然断网的“救场”演练等反复测试,直到第一次课时大家还是全员在线进行监听;二是授课内容的精心准备,围绕新媒体、社会治理、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将其纳入到正在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加以解析,通过大家设身处地的感受加深对三个关键概念的理解,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这对第一节课来说至关重要。
吴锋:注重沟通交流,网课效果好
吴锋教授为硕士生讲授《新闻传播实务》这门课,他表示第一次用在线直播的方式授课,刚开始还是比较紧张的,但授课完毕,发现效果居然出乎意外的好!主要是在线授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所有研究生都参与了讨论,课程交互方便,这些在授课前都是无法想象的。课程一开始,他要求大家结合本专业课程知识就疫情传播问题发言,学生们非常积极地参与了讨论。他也抓取保存了讨论记录,作为后面的研究素材。整个课堂讨论充分,研究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后还有研究生来信,课堂收获满满。吴锋教授表示,在线直播授课的备课任务更重,课程准备时间更长,但他感觉在线授课和面授差距不大,甚至效果更好。
马晓悦:特别的第一次,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
马晓悦研究员在交大的第一堂课,就赶上了网络直播授课,她表示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调整为和同学们线上见面,但是早先通过微信群已经对学生有所了解。马老师回想第一次看着同学们一个个打卡签到的画面,那时心里紧张又兴奋。通过“你在哪,天气怎么样,在什么地方收听”这样接龙式的开场白,看着平台界面上陆续出现一个个城市名字,仿佛就站在讲台上看着一张张青春朝气的脸。她承担的《新媒体用户分析》这门课是一门涉猎面广、轻松活泼的课程。每每问到“你最常使用的在线社交平台是什么”、“你认为微博在走下坡路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话题时,同学们总是积极响应、讨论热烈。
徐婧:多平台交叉,讲授好每一堂课
徐婧老师表示,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教师,对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其实并不陌生——早在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之前,徐婧老师就已经开始了“在线的知识共享”的尝试。但通过几轮的测试和调整,她一直在思考“停课不停学”目前依托怎样的在线教学模式更有效率。
经过反复地推敲演练,采取的授课方式是“多平台交叉,线下讨论补充”。也就是说运用智慧树平台讲授,同时“多平台交叉”使用,将讨论课、共读课、答疑课放在更适合的平台来完成。经过一周的教学,在学生们配合和理解之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虚拟的社区中,徐婧老师最大限度地还原了课堂的讨论、阅读、答疑和辩论,也逐渐探索出网络更多的潜在功能,拓展了课堂的边界。
申楠:未雨绸缪,顺利完成第一周的授课任务
所谓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为保证网上授课顺利进行,申楠老师在开课前就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集体线上技术培训、和学院其他开课教师进行讨论学习,及时建立微信群联系学生认真沟通上课事宜,并且充分做好预案以备应对网上教学时出现突发状况。申老师的课程安排在周一,压力满满:一方面,如何在采用全新授课方式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教学效果是一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第一节课也是一次试水,能够为后来上课的老师摸索一些经验。虽然在上课中出现平台卡顿等问题,但申老师及时使用备选方案,师生一起克服困难,顺利完成第一节课。教学效果受到了较好评价。申老师在总结经验时候提到:第一,做好备选平台预案,保证课程顺利进行。第二,充分利用平台互动功能,将课堂上的发言转到网络上来,让学生不仅仅是“听”课,还能深入参与到课程教学与讨论之中。第三,课后和学生做好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对于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教学方法的改进。
学院学生热议:网络授课带来了新的课堂体验
新媒体学院硕9177班成悦同学网络学习
硕9177班成悦同学谈到自己第一次上网课的感受:2月17日是线上开学的第一天,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在学校通知线上授课时,她认为线上上课不能像线下上课那么真实,而且效果也不理想。但是真正经历后她的想法发生了转变。她上的第一课是吴锋老教授的《新闻传播实务》。在开课很久之前,老师和助教就立马建了微信群,在微信群里及时发布上课信息。为了确保上课顺利,老师在腾讯会议、雨课堂等平台进行了4次试讲,最后选择网络稳定的腾讯会议。在正式上课时,她发现大家的课堂参与感比线下还好。每次老师提问题,大家总是抢着回答,而且每个人的想法都很独特。等所有人回答完,老师会依次分析每个同学的回答。成悦同学感到这样的上课方式不仅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同学真正做到了勤思考,勤动脑。第一次的网课让她感觉时间飞逝,甚至还有点留恋。在课后,吴锋教授还让他们多提意见,以便未来提升授课效果。
新媒体学院新媒体81吴安国同学网络学习
新媒体学院新媒体81班班长吴安国同学也对第一周的网课经历感触良多:开学第一天,他早早的坐在电脑桌前,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在这之前,他早已自己学习一些网课软件的操作。老师开启直播后,他便很顺利的进入到了直播课堂,开始了新颖的线上学习。对于这样一种形式的教学,吴安国同学说到:“线上授课,大家虽然身处祖国各地,但却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一个小小的虚拟教室里一同学习。老师们的讲课依旧精彩,并且为了防止部分网课平台的崩溃,老师们还制定了备选方案。虽然无法面对面交谈,但同学们通过弹幕,互动比以往更加频繁。我们还采取了多平台互动的模式,让课堂交流更加方便、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