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草长莺飞,风光无限,正是奋发读书的好时节。2021年4月5日晚,第三次明德悦读线上读书分享活动如约而至。李明德教授及新闻传播专业38位硕博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活动主要包含主讲人分享书籍、团队成员各抒己见热烈讨论、老师点评总结等环节。
思潮腾涌,跌宕起伏
本次分享活动的主讲人是博士生寇杰,分享书目是《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寇杰同学以清晰的思路、严谨的逻辑为大家娓娓道来最近四十年的中国社会思潮。首先,主讲人对本书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后续内容的精彩讲述和大家对思潮的深入理解奠定了基础。作者马立诚,是当代著名政论家、学者,曾任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人民日报评论员、凤凰卫视评论员,东京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中国政治与社会改革研究。
中国自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文化领域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随着社会结构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也逐渐形成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各种思潮起伏涨落,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社会走向多元与复杂。
随后,主讲人寇杰从问题意识出发,生动深刻地讲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八种社会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作者对中国近四十年的社会思潮作出梳理和分析,这为我们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史提供了一种视角,帮助我们以史为鉴,明理大道,意义深远。
在分享的最后,主讲人提出自己读完此书的疑问:基于马立诚的笔下论调,对八种思潮的理解和评价是否完全客观理性,是否掺杂着个人情感;八种思潮是如何被挑选出来的,这种挑选标准对我们研究社会思潮有什么借鉴意义;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思潮该如何总结等。这些问题引起了大家激烈的讨论,碰撞出了多元思维火花。
思维碰撞,思辨争鸣
读书分享会不仅是知识分享、经验交流的团队活动,而且也为思维碰撞、思辨争鸣提供了平台。在听完主讲人的读书汇报之后,大家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受益匪浅。硕士生薛山表示:“听完师兄的讲解,加深了对社会思潮的理解。不能就社会思潮谈社会思潮,不能孤立的理解社会思潮,而是要放到特定的时代环境和国际形势之下去理解。比如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涨落起伏就伴随着改革开放、南方谈话、中国入世、全球经济危机等时间节点起起落落。”博士生王晴结合自己在新媒体的工作经验谈到:“新媒体平台赋予社会思潮传播新活力,过去社会思潮停留在精英阶层,知识分子掌握着社会思潮的发展风舵。新媒体时代让草根阶层有了话语权,社会思潮在网络上有了新的生命脉象。”
博士生张传新对主讲人提到的“新儒家主义思潮”进行了补充拓展,并为大家推荐方克立先生的著作《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以便对该思潮有深入理解。博士生乔婷和赵琛就此书提出了批判性的见解。乔婷认为,这本书的论述逻辑是力图呈现这八种思潮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历程中的较量与博弈,把这些社会思潮看作是企图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药方,对于我们研究社会思潮来说,如果只关注这种宏大叙事容易忽略当下广泛传播的热点思潮尤其是网络思潮。赵琛指出,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思潮的历史脉络,案例分析也具有借鉴意义,但其最大的局限性是理论性不强。
传道授业,指明方向
李明德教授充分肯定了博士生寇杰的主讲和读书会的团队活动形式,并就什么是社会思潮、如何理解社会思潮、怎样研究社会思潮等问题进行了解答,为团队研究社会思潮指明了方向。他认为,思潮即思想的潮流,研究社会思潮既需要考虑大的社会发展背景,更需要我们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其到底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把社会思潮当作传播内容,研究其传者是谁,受者是谁,通过什么载体、渠道、方式进行传播。另外,社会思潮的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对错误的、不符合社会前进发展方向的社会思潮,应从批判否定和治理引导的角度加以研究。
最后,老师对读书会及团队成员提出希望,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在彼此交流中收获知识,在思维碰撞中精进自己,将有意义的读书分享活动一直传承下去。
图/文 陈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