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子创作的留守儿童题材短片《榕树下的守望》在第六届“青春影像”中国青少年微电影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中获得优秀奖,并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
2020年,我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三学生马研宇同学,和校团委社团的小伙伴们到我校对口扶贫县——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榕树下的守望》是他在参加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时拍摄的作品。该作品用今昔的画面对比,展现了国家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后,小女孩所在山村发生巨大变化的故事。脱贫攻坚战开始前,小女孩的父母外出务工,她与爷爷奶奶生活在偏远的山村,她经常站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等待父母的归来。脱贫攻坚战结束前,小女孩一家搬到山下的安置新村,她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父母也回村在家门口的果蔬合作社就业,她再也不用在村口大榕树下守望父母的归来了。
留守儿童题材短片《榕树下的守望》
马研宇说施甸县组织部希望他们围绕党建成果做一些宣传视频,但经过深入调研后,他们将拍摄主题和脚本推到重写。原因在于当他们听到整个县城每年只有个位数的学生可以考上一本,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他和团队的小伙伴最终决定选择留守儿童这个主题。“我们想拍微电影,想从小切口讲起,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马研宇说每一部作品、每一项比赛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成果,而是整个团队努力付出的结晶。“我很感谢新媒体学院的培养、一起奋斗的团队伙伴以及交大团委及社团给予的机会。”
“青春影像”中国青少年微电影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在团中央宣传部、中国电影家协会指导下,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主办。活动始办于2014年,至今已连续举办6届,吸引全国2000余所高校参与,征集作品8100余部。
留守儿童题材短片《榕树下的守望》获奖后,马研宇同学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在采访中,他说自己的老家在陕西渭南合阳县的一个农村,上学时才被父母接到安康市生活。“我三四岁时的一些玩伴,有许多后来一直留在了农村,没有机会上大学。每当我过年回老家,了解到他们的近况,总会觉得有些唏嘘和遗憾。”在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时,他更深刻的感受到脱贫攻坚和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他希望通过视频,让大家能更多关注到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
《中国青年报》2022年3月28日第三版对马研宇的报道
马研宇同学曾获校级优秀学生、校级一等奖学金、暑期社会实践校一等奖及优秀个人等荣誉。大学三年里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类学科比赛,曾获得第33届腾飞杯创业赛道金奖、中国新闻史知识数据库建设与可视化大赛二等奖等奖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学习之余他热爱实践,参与拍摄与制作了多部微电影、动画、宣传片,作品还获得陕西省第一届广告技能大赛(高校组)二等奖、陕西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类二等奖等。和同学一起创作的作品《一位百岁老人的信》被刊登在《西安发布》上。马研宇同学还积极利用寒暑假进行专业学习实践,在2021年暑假前往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实习。
在我院获得系统的专业学习后,马研宇同学不仅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上得到锻炼,而且在职业精神和媒介素养上得到提升。最近,马研宇同学正在做有关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的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自己目前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宣传。能做的就是帮助那里的人发声,并教会他们如何自己去发声。”
在谈到未来,马研宇同学希望自己能更多创作一些反映社会,探讨社会深层内核问题的作品,用视频记录中国、记录青春。“希望自己可以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知识技能,做一个好的传播者和宣传者,做一名能把握时代脉搏的新新媒体人。”
《中国青年报》报道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22-03/28/nw.D110000zgqnb_20220328_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