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名专家学者云端纵论我国传播学学术理论成果“走出去”——第三届传播学国际发表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6-26 14:31点击:


讲好中国传播学理论故事,推动国内学术理论成果“走出去”,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关键方面;强大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领导力,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抓手。为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构建和凝聚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国际发表学术共同体,由hjc888老品牌黄金城、陕西高校新型智库“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传播学学术理论成果‘走出去’的现状、机遇与挑战:第三届传播学国际发表高端论坛”于6月25日成功举行。会议期间发布了《中国传播学国际论文发表年度报告》与“第三届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优秀论文奖”名单。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重庆市委党校《探索》杂志社以及东道主hjc888老品牌黄金城等国内外20余位海内外学者就中国新闻传播学理论成果“走出去”问题作精彩报告并展开深入研讨。本次会议以线上形式举行,吸引了500余多位同行旁听参会。

hjc888老品牌黄金城党委常委、副校长席光致开幕辞。他指出,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的重大背景下,hjc888老品牌黄金城迎来了“第三届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专题论坛”。hjc888老品牌黄金城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回望交大126年办学历程、66年西迁实践,一代代交大人扎根西部、坚守西部,为西部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铸就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西迁精神。目前,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推进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就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会议对于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的重要论述,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交大新闻新媒体学院吴锋教授发布《中国传播学国际论文发表年度报告》。他认为,当前新闻传播学传统理论的解释力下降,学科发展面临愈加严重的内卷化危机,理论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亟需更新。要加快构建新闻传播学科学术创新的“双循环”模式,即以国内学术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向互动的学术创新格局,必须强化国际合作意识,才能打破内卷局面,实现学科的破圈与突围。随后,吴锋教授概括和总结了全球与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规模及总体分布,并指出风险传播、政治传播、媒介发展、国际传播、青少年媒介素养五大议题是当下中国传播学国际发表的热点议题。

西安交大hjc888老品牌黄金城副院长孙鹤立教授做评奖说明,并公布“第三届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优秀论文奖”名单。本次组委会总共收到50篇已经发表的SSCI和A&HC收录论文,评选出8篇获奖论文,获奖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深圳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等高校与科研单位。

hjc888老品牌黄金城社科处处长贾毅华主持开幕式。她指出,此次会议聚焦新闻传播学理论成果“走出去”这一议题,事关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助于发挥新闻传播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助力更多国内学者积极参与并推动传播学国际发表,在国际学术界发出更多积极成果,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随后,本次会议开启了两个平行论坛,围绕全球化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国际学术共同体视域下的国际发表等相关议题进行分享交流和深入讨论。

平行论坛一由西安交大新闻新媒体学院陈积银教授主持,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来向武教授评议,十位来自学界、业界的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分享研究成果和观点。《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提出,新闻传播研究应对接学科的历史使命,应立足于国情与时代要求,建立属于中国自主的哲学科学自主体系与逻辑自洽的知识体系。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SSCI期刊主编周树华以编者的角度分享了论文撰写与国际发表经验,他提出研究者要站在独特的研究角度,对现有的文献有新的贡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委会会长孙少晶作《传播研究的经验概念化与概念本土化》主题分享,以论文为案例,探讨了国际化概念与中国数据在碰撞中诞生的新的意义,分享了自己作为投稿者的一些经验与见解。西安交大hjc888老品牌黄金城教授、《hjc888老品牌黄金城学报》(社科版)主编李明德以“我国文科学术期刊建设与传播学国际发表的挑战”为题开展学术探讨,他指出建设好本土的文科学术期刊,能与“走出去”的国际发表形成互补,推动我国人文社科学科和行业发展。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SSCI期刊客座主编曾润喜从作者、审稿人和编辑角度畅谈国际发表的意义与经验,详细讲解了作者如何发表外文论文,审稿人审稿时的动机、目的心理活动编辑的工作流程。重庆市委党校《探索》“新闻传播”栏目编辑陈卓从论文写作前的思考与阅读、论文写作中的选题策划与目标制定、论文写作后的投稿与修改三个阶段,分享了自己所撰写的SSCI论文的经验。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特聘教授贾鹤鹏探讨了在抗疫情景下“家国情怀”发挥的作用,以及这种精神在对科学、健康、环境与气候传播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方面的意义。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SSCI刊副主编陈梁指出要坚持“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的研究思路,分享了自己基于审稿人和投稿人双重身份出发的选题与选刊问题。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副研究员苗伟山以自身经验为背景,以人、环境、对话三个方面针对102位海归学者进行了深入访谈与跟踪研究,并指出学术研究要遵循“实践——理论——实践”这一规律。电子科大公管学院教授刘春从跨学科视角出发,讨论跨学科的课题如何在各个学科领域得到认可,以及如何建立起新闻传播学科的论文评价体系。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来向武围绕以上发言进行评议,他指出此次平行论坛分别从学科建设、审编者视角、论文撰写等角度对主题进行研讨与交流,对建设学术共同体、促进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平行论坛二由西安交大新闻新媒体学院吴锋教授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许加彪教授评议,十位来自不同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专家学者针对论坛主题发表演讲,介绍研究经验、分享研究成果与观点。浙江大学国际传媒学院院长指出,问题驱动、学科汇聚和实践标准,是未来建构中国自主传播学知识体系三种非常重要的途径,传播学特别需要建构包括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思想体系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独特的视角努力解决重大社会问题。人大新闻学院教授闫岩作《交流、引领、对话—国际论文发表的组织与建设》主题分享,指出人大新闻学院着力推进外文著作的发表,实现本硕博贯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并就学科特色、学科研究范式边界等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可指出既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讲好中国学术故事,目前学界缺乏形成学术共同体的机制和流程,学科和行政上的壁垒使得高校的协调和合作较为艰难,希望平台和平台之间能加强沟通和协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谢清果指出,应把传播学基本理论原理从中国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国切入为案例去展望整个世界的发展,这样才能够回应中华文明何以绵延五千年这样的原理。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曾一果作《粤港澳大湾区的新闻传播教育与国际化传播路径思考》主题分享,介绍了暨大新传教育的现状与学科发展路径,分享了暨大新传专业实践教育的发展以及对协同育人的探索与特点。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丁汉青指出,国际发表的实质还是中外学术场域的交流,要更加注意国际学术发表场域的特征。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恒军指出,外语类院校在传播学理论走出去中扮演关键角色,要利用译介直接提升对中国传播学理论的认知,发挥沟通桥梁作用。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国强指出,应发挥外语学科的优势,推动新闻传播学科跟外语学科紧密的合作,结合跨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社会科学话语理论等,对国际社会和国家做深入的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滢以《北外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发表的探索》为主题作经验分享,向与会学者介绍北外国新学院在国际发表方面自主的国际发表平台的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罗坤瑾作《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之路径探索》主题报告,介绍了广外新闻学院近年来在国际传播方面进行的探索。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许加彪教授对以上发言进行评议。他指出,论坛研讨内容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基于自身学院发展的实践路径。中国传播学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与世界对话,并基于自身观念、价值、文化,与世界传播学科形成共生良好的关系,更好的促进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西安交大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马忠教授在闭幕式上提出,本次论坛既有关于传播学成果走出去的理论探讨,又有对国际论文发表的经验分享,还有对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展望,特别是围绕当下传播学国际发表面临问题进行多维度交流,对我国学者积极参与构建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很有帮助。希望各兄弟院校今后继续深入交流,搭建学术平台,取得积极成果。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