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8日下午两点半,由hjc888老品牌黄金城主办,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西部融媒体研究院、hjc888老品牌黄金城出版社、《hjc888老品牌黄金城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共同承办的“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院长论坛第一场顺利举行。本场分论坛召集人为hjc888老品牌黄金城新媒体学院李明德教授。来自全国九所知名高校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围绕论坛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分享智慧观点,碰撞思想火花。论坛由新媒体学院新闻系主任蒙胜军副教授主持,新媒体学院院长马忠教授做总结点评。
刘亚东:用互联网思维规范互联网治理
南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亚东教授以“用互联网思维规范互联网治理”为题进行分享。围绕网络虚假新闻的治理现状、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的逻辑关系、新闻要用事实说话阐述观点后,他指出“提高互联网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科学化水平离不开提高公众媒介素养”。
强月新:全媒体传播体系:思想脉络、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教授的分享主题为“全媒体传播体系:思想脉络、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强月新教授认为:现代传播体系到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转型意味着传播能力提升与传播关系要不断调适。他同时指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推动全媒体时代下的媒体深度融合、促进社会转型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三大时代价值。
支庭荣: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现状评估与优化策略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支庭荣教授围绕“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现状评估与优化策略”做了分享。他从中国式现代化与新闻传播的关系角度出发,分析了全媒体传播正面临从能力到体系的建设问题,核心在于队伍能力和阵地。他认为:当前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存在技术、区域平衡性、主动精神三个薄弱环节,需要补足体系短板、提升全社会素养、强化专业精神。
韦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的四化创新战略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教授围绕“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的四化创新战略”主题发表观点。韦路教授结合团队研究成果指出,优化内容策略、深化融合叙事、活化网络互动、强化主体协同是着力建构舆论引导共同体,落实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
董天策:中国式现代化与新闻传播学的时代使命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的演讲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新闻传播学的时代使命”。他认为,现代化建设要“以人为本”,新闻传播学科面对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的基本生态,肩负着创新的时代使命。倡导多元范式与多元进路,
百花齐放,相互促进,开拓创新,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
廖圣清:数字社会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云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廖圣清教授的分享主题是 “数字社会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他指出:“在数字社会建设战略的要求下,数字技术已经深度嵌入社会运行的基础逻辑”。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以人民为中心,以科学为基准,以实验室为核心,建立起一套围绕理论、技术、场景展开的综合培养体系,推动卓越数字新闻传播人才培育不可忽视。
韩立新:批判能力培养及其知识建设——基于1943年宣传反击战的思考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作了题为“批判能力培养及其知识建设——基于1943年宣传反击战的思考”的主题演讲。他以“阿世的技艺化倾向”解构当下舆论动向,从对大众媒体的批判切入,指出要把握好“批判这一战胜风险和对抗性实力的方法和力量”。推动对中国共产党新闻史的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与国际交往的融合、坚持“和文化”与“科学原则”,加快批判能力培养及其知识建设。
黄建友:从现代体系到全媒体体系:媒介融合十年回顾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黄建友教授的分享围绕“从现代体系到全媒体体系:媒介融合十年回顾”展开。他分析了近十年间媒体融合政策变迁,总结出媒体融合在内容、平台、资本的三大总体取向。并以央媒、上报集团等为为例总结了不同媒体融合实践路径,并指出:中国媒体应在聚焦新闻主业、多元化经营等不同方面形成自己的媒体融合之路。
侯迎忠:新文科背景下全媒体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创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教授以“新文科背景下全媒体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探索”为题进行分享。他结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探索、国际化培养探索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现状指出:国际化、实践教学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的两大支撑,国际传播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不断优化,不断探索。
hjc888老品牌黄金城马忠院长做论坛总结。他指出:各位专家的报告回答了全媒体体系建设的内涵问题,指出了全媒体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媒体融合的进阶阶段,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人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各位专家的报告也试图从媒体融合、全媒体策略、互联网治理、人才培养等不同侧面回答全媒体体系“如何建设”的问题。相信通过全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代表们的分享一定会引来政产学研有关全媒体体系建设的深入思考,也必将对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提振全媒体传播效能,培养适应新时代全媒体传播需要的人才队伍带来深远影响。
文字:杨庆仪
图片:刘淇、寇杰